来源:滨海新区政务网 发布时间:2015-10-30
记者昨日从滨海新区发改委了解到,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偏弱,出口增长困难,先行指标趋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等不利局面,新区各方面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在新常态下寻求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据统计,1-9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76.7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4612.2亿元,增长10.1%;商品销售总额13727.5亿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7亿元,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99.1亿美元,增长12.1%;实际利用内资818.2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9.8亿元,增长14.1%;外贸出口241.3亿美元,下降1.2%。
“双自”联动效应初步显现
据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来自北京的资金占内资的五成。自贸区效应释放,1-9月份三个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0086户,增长1倍以上,注册资金2864亿元,增长2倍以上;带动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3598户、注册资金3822亿元,分别增长43.4%和1.2倍。自创区建设成效显著,1-9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751家,累计20956家,新增小巨人154家,累计1118家。创新创业特区在中心商务区揭牌,40家企业集体签约入驻。
新兴产业拉动工业增长
新兴产业增长较快,航空航天产值增长56.9%,比去年同期提高33.7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值增长10.4%,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环保产业产值增长31.6%;汽车产值增长虽有所放缓,但在华泰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增速仍然达到21.5%。
服务业发展整体提速
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上半年达到36%,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房地产市场转暖,1-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33.7万平方米,增长35.8%;成交均价9845元/平方米,增长3.4%。新型金融保持较快增长,金城银行、锦联金融开业运营,红杉资本等企业增长20%以上。航运物流平稳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3.6亿吨,增长2.6%;集装箱吞吐量941.6万标箱,增长0.7%;机场旅客吞吐量931.8万人次,增长17.3%。旅游业形势良好,累计接待游客11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9月份,新区新开工项目253个,竣工项目117个,在建项目878个,均多于去年同期。京津城际延长线和于家堡高铁站于9月20日投入使用,西外环高速、津港高速二期、津汉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比去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城镇投资的70.8%,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保持良好态势
1-9月份,新区完成税收收入481.3亿元,增长2.8%,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税收占比55%。前八个月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增长5.4%,个人所得税增长9.8%,土地增值税增长18.7%。资金贷款保持活跃,降息降准带动融资成本下降。9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611.8亿元,增长22.2%,比去年同期提高12.4个百分点。“一助两促”活动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共落实贷款6602笔,贷款总额1572亿元。
(滨海新区政务网 编辑: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