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政务网 发布时间:2017-7-6
7月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本市2017年防汛准备情况。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入海宣泄任务,而且地势低洼易涝,极易形成洪水、内涝、潮水“三碰头”的局面,面临着“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多重防汛任务。总的来看,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一是气候复杂多变,防汛风险进一步加大。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市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和局地短时沥涝现象。考虑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复杂,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难以预见性显著增加,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例如2016年“7·20”就是突发强降雨,7月19日至20日一天时间,全市平均降雨157.7mm,其中市区218.5mm,为历史同期最大雨量,达20年一遇,最大雨量出现在河西挂甲寺为359.1mm。至今,海河流域已经有50多年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我市“96.8”洪水距今也有20多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灾害影响日益突出。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综合管网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建设使地貌发生一定变化,在建工程影响周边区域防汛排水安全,这些因素使得防汛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家庭资产越来越大,老百姓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防汛保安全、抗旱保供水的期望越来越高,一旦发生水旱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进一步放大,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防汛工作难度。
三是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工作压力依然较大。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防汛工程建设,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得到完善,防汛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防大汛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程方面,我市防洪工程体系中有50%以上的行洪河道没有完成全面治理,完成治理的骨干河道、水库等大型防洪工程,也没有经过大洪水的考验;中心城区现状排水能力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排沥河道淤积依然严重,排水除涝设施老化;蓄滞洪区内经济发展快,总量越来越大,启用决策越来越困难;沿海防潮能力不足,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非工程方面,防汛组织指挥能力、抢险实战技能、监测预警水平、部门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发布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群众水患意识薄弱,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今年的防汛形势,全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要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御大潮,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侥幸心理,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把防汛抗旱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未雨绸缪,严阵以待,提前开展了五项防汛准备工作。
一是全面部署落实职责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鸿忠书记、东峰市长多次对防汛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并亲自主持召开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做出部署要求。东峰市长3次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并2次实地调研防汛工作,安排部署备汛措施。分管市领导多次亲赴一线检查指导防汛、防潮、排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防办提早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以市防指名义下发了《天津市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任务。深入落实市、区、乡镇三级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组织开展了防汛基层行政首长培训,提高防汛责任意识和组织指挥能力。
二是提前开展防汛检查。按照防汛检查规范,各工程管理单位完成了19条一级行洪河道、1994公里堤防、28座水库、139公里海堤、13个蓄滞洪区、6829座闸涵泵站的专业技术自查,逐一建立险工险段台帐,落实了行政、管理和技术责任制,编制了防汛抢险专项预案。4月,市防办分河系组织开展了防汛检查,对17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进一步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组织市防指成员单位全面排查了本行业、本领域防汛安全隐患,不间断地对关键环节进行安全排查。市政府督查室和市防办联合对全市防汛排水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督查,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
三是积极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实施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蓟运河治理工程建设,其中北京排污河年度治理任务已经完成,潮白新河治理累计完成建设任务的79%,蓟运河治理工程顺利推进。55项应急度汛和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完工,汛期发挥效益。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提升工程,日朗路、罗浮路、大明道等3座泵站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今年汛期可投入使用,完成了津河堤防薄弱段治理。更新改造了农村国有扬水站7座和农用桥闸涵166座,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提升了农田除涝能力。
四是加强防汛抢险能力建设。协调警备区落实了40万民兵抢险队伍,调整充实了19支市级防汛抢险队伍。安排了6800万资金,购置移动排水泵车、发电机组、吊车、拖车等防汛排水物资,主汛期前完成主要品种入库。会同武警天津市总队编制军地联合防汛工作方案,明确了联合指挥、信息共享、联查联训、兵力调动程序和内容。各区结合实际落实了专储、代储物资以及防汛抢险队伍人员。
五是夯实防汛应急管理基础。全市修订了防洪抢险、排水除涝、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等预案114项。市区分部针对去年强降雨发现的51处积水点位和18个地道,落实“一处一预案”措施,强化城市排水应急处置措施。农村分部、防潮分部加大推动力度,细化农田除涝、防潮避险措施。蓟州山区完善13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一村一预案”,强化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
我市于6月15日正式进入汛期,各级防汛组织、各区不断深入落实防范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加强防汛组织推动。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依法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将区级责任制名单和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在《天津日报》公布,全面动员各区、各单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各级责任人深入一线,督促落实责任、工程、预案、队伍、物资等备汛措施。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各分部落实部门责任制,组织本行业、本部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防汛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部门间、行业间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防汛合力。各区围绕防汛重点和薄弱环节,落实有效处置措施,加强防汛应急职守,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强化防汛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止”,动员各方面力量继续深入开展山区水库、河道清障、在建工程等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推动深入落实防汛安全措施。汛期联合警备区查勘防汛地形,做好防汛抢险的准备。开展市防指成员带队检查,联合市政府应急办检查全市防汛值班值守工作,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照台帐进一步督促落实防汛安全措施。继续开展防汛抢险队伍、抢险专家培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工程巡视巡查,落实防汛应急通信预警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一旦遭遇汛情、险情,各级防汛人员及时上岗到位,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度汛安全。
三是优化调度科学防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防汛、气象、水文、国土、海洋以及工程管理等部门会商联动,提高预报预警能力,科学研判汛情趋势,提早预警,为开展防御工作争取时间。强化与北京、河北等省市的防汛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合查勘、协调调度等联动措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统筹上下游、兼顾左右岸,提高流域性大洪水的应对能力。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合理控制重要闸站、水库水位。
四是打好城乡排水攻坚战。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精心做好全市防御外洪、内涝的指挥调度工作。深入落实中心城区易积水地区“一处一预案”的排水措施和在建工程的排水预案,新增排水设施尽快到位。按照“雨声就是命令”的要求,提前采取“一低两腾空”措施降低水位,腾空河道、腾空管道,雨中坚守岗位,尽快排除城区积水。健全市区防汛各有关部门联动机制,各司其职,步调一致,落实地下设施、地道桥涵、施工工地等部位的各项度汛安全管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区结合实际补充防汛物资设备,维护保养农村排涝设施,最大程度减少降雨影响。
五是积极开展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推动落实抗旱措施。加强抗旱物资管理维护,组织区、乡镇、村三级抗旱服务网络开展抗旱服务。密切关注旱情,加大外调水源协调力度, 优化配置综合利用水资源,汛末相机抢蓄雨洪水,努力增加农业水源储备,为农业生产提供宝贵水源。
六是做好防潮和防山洪工作。强化海堤和涉堤工程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和巡查力度,强化预警手段,落实转移避险措施,确保防潮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发挥蓟州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作用,细化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山区小水库度汛抢险预案,组织开展防山洪专项检查和地质灾害监测巡查,落实村户预警转移安全避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