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城南堤公园堤外湿地天蓝水碧、风景秀丽,大白鹭、苍鹭、大杓鹬、白腰杓鹬等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飞舞,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天津日报、津滨海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多年来,生态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位于永定新河、潮白河和蓟运河三河交汇入海口,南堤公园堤外湿地经过3年的修复,目前已打通水系循环,形成了“涨潮看海,落潮看滩”的亲海景观带;同时保留芦苇、滩涂等自然野趣,为候鸟,鱼、贝、藻类等提供生存空间。
蓝天为幕、绿地为席,一顶顶帐篷撑起“诗和远方”。每逢周末,不少市民和游客都爱来这里,亲海观海、露营野炊,远眺候鸟、近赏湿地…...
然而几年前,这片临海区域却是另一番模样:滩涂淤积阻滞水系、行洪不畅、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 南堤公园旧貌
↑ 南堤公园现状
要收复生态“失地”,如何突破?昨天,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参与改造这一区域的项目负责人、生态城滨旅基建公司项目经理孔繁林,听他讲述南堤滨海步道公园蜕变的故事。
2020年,“生态城永定新河入海口左岸滨海湿地修复”项目启动,3条水渠扩挖疏通,水系循环打通;老堤外侧新建海堤,保留芦苇、滩涂,于海河交接的半咸水沼泽环境中,“绘就”涨潮看海、落潮看滩的亲海景观带。值得一提的是,湿地修复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修复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
“我们的初衷是恢复水动力、复育植被、修复原生态,让水‘活起来’、滩涂‘绿起来’、生物‘多起来’。”孔繁林告诉记者,开工后,他们把疏通水渠开挖的土方就地回填至滩涂中的坑洼地带,将滩涂中直线及阻水直角岸线削直变弯,恢复自然形态;并且梳理带状滩涂,使湿地的水交换速率转变为3天左右可完成湿地80%的水体交换。
记者了解到,这次湿地修复最大的特点是维持“原生态”,减少人为干预,在原地复育滨海湿地植被,以疏浚、清淤等方式实现滩涂植被的自然恢复。目前,滨海湿地植被种类和数量从15科30种增加至24科51种。
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侧重恢复潮间带生物,优化鸟类栖息环境。“最初方案设计建设木桩驳岸,但考虑到要给野生鸟类营造自然的栖息环境,最终我们把木桩改成临堤缓坡,这样一来,可让潮汐自然冲刷。”孔繁林说,经观测,如今,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由0.13提升为1.13,飞临栖息在该区域及周边的鸟类已从修复前的1953只增加到3094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
在永定新河入海口,遥望退潮后露出的修复生态湿地,大白鹭、苍鹭、遗鸥、大杓鹬、白腰杓鹬、成群的野鸭等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飞舞,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