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24日下午,从天津滨海新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1+4+N”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已建成。
据介绍,智慧滨海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建成统一大数据中心和共享交换平台,打造了智慧滨海城市大脑,整合了28个已建系统,新开发10个示范应用,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域网格化、便民服务响应,数字孪生城市、“滨海掌上行”超级APP等创新,荣获“2019年中国最佳城市服务解决方案”和“2019中国政府信息化方案案例创新奖”。
坐落在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智能产业发展。2012年,生态城编制实施了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城市建设扎实起步。2019年,生态城着眼新时代,编制实施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成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进一步丰富智慧应用场景,智能科技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今,生态城已经成为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慧城市典型地区。
生态城遵循“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建设智慧城市,“四个一”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独有特色。
“一个原则”,就是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运维”。通过集成整合,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壁垒的问题,实现了数据、职能、资源的整合。
“一条主线”,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主线可以概括成“1+3+N”。“1”是指城市“大脑”,由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组成,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3”是指设施物联、数据汇聚和用户认证3个平台,构建起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让事物、事件、人三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N”是指建设“N”个服务于群众、企业和政府的智慧模块,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建成的智慧模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和智慧政务等6个,随着智慧模块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城全域智慧城市的目标也将同步实现。
“一套标准”,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6类30项指标73项具体任务,由生态城、新加坡对外合作局和世界标准化组织三方共同制定,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成为指导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的引领,来分步实施。目前,这些任务都在扎实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一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企业的便捷感和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为此,生态城重点搭建了涵盖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旅游、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智慧模块、插件和单元,让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气、能感知。
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始终牢牢把握“能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导向”的方式,形成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模块层,按照实用性、应用型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政务等多个不同的应用模块。第二层是插件层,每个模块又由多个插件组成,比如智慧交通模块就由高效出行、绿色出行、安全出行、便捷出行等4个插件组成;第三层是单元层,每个插件里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分为不同的智慧单元,比如在高效出行插件里,就有刚才提到的信号灯优化配时、绿波通行等单元。通过层级设计,从单元到模块,形成了灵活的产品目录,其他城市复制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既可以选择“大而全”,也可以选择“小而精”,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推广能力。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杨勇表示,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不仅要让广大群众享受简单便利又舒适宜居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下一步,生态城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创新的举措、更坚实的步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