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日前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获悉,该区作为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正在推动交通管理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交通管理新格局,让市民智慧出行。
区域协调优化:让交通信号灯更“灵活”
今年,生态城将对区域内的43个路口信号灯进行区域协调优化,统筹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借助技术手段,生态城实现了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区域协调优化。
根据人口及车流分布的特点,生态城对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提高道路通行率。人流密集区域,针对区域交通流量,整体优化区域内红绿灯的最优配时方案。人流稀疏区,每个路口红绿灯变化的合理用时都是单独计算的,以此来实时控制信号灯时长变化,减少绿灯空放时长。
生态城交通信号灯自动配时系统投入运行后,将由过去的“车看灯通行”,转变为“灯数车放行”。交通高峰时段,区域整体调度信号灯配时,避免局部路口车流聚集溢出;平峰时段,信号灯从固定放行调整为按需放行,最大程度降低绿灯空放,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实时抓拍:让行人过街更“安全”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对此,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并有相关罚则,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处罚的很少。
针对机动车在人行横道遇行人不按规定让行的现象,生态城将通过“斑马线右转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为交管部门执法取证提供帮助。该系统可以对机动车右转时人行横道前不避让行人的行为进行自动检测,并抓拍过程图片,同时完成车牌的识别及数据上传,为后期的处罚教育提供依据。
行人无视交通规则,肆意闯红灯一直是城市“顽疾”,也是行人交通违法中最普遍、最明显、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针对这一现象,生态城将上线“行人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系统将迅速从闯红灯的人员中甄别出违法行人信息,在利用语音报警进行安全提醒的同时,还将通过大屏进行警示曝光,提升市民守法意识。
2019年,生态城将在18个路口布放行人闯红灯系统,在9个路口布放斑马线右转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
数据可视:让管理决策更“精准”
为缓解交通拥堵,如今,卡口监控、电子警察、交通诱导等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但其难以从整体的交通态势上进行综合掌控,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要从多个维度对路网运行进行监测与协调管理,就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实现各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融合。
生态城将通过建立智慧交通三维可视化平台,通过基础地图数据生成基础三维地图,将生态城全城的交通实时运行数据与分析结果呈现在平台上,实时掌握路网的运行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交通管理决策和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相比较平面地图,三维可视化平台可提供更完备、更精准、更实时的城市道路交通参数及评价,可以实时展示交通状态、事件归因,并据此进行分级报警,为预警处置、缓解蔓延、全局布控提供实时全景可视化的指挥与决策支撑。
智能公交:让智慧场景更“丰富”
引入智能公交车,是生态城突出智慧场景应用的又一个体现。按照计划,今年5月,生态城先期引入的3辆智慧公交将上路试运行。车辆配备智能驾驶系统,结合视觉感知、数据融合、高精度定位、特征级地图、多层级决策规划和动力学控制器等,按照预先部署的线路,运行智能驾驶系统。
同时,车内配备了语音交互系统、广告精准推送系统、驾驶员防疲劳预警系统、无人智能零售柜等。区别于私人驾乘的自动驾驶车辆,乘客可通过高精准生物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刷手乘车和刷手购物。
按照规划,生态城智能公交线路将以图书馆和信息园作为始发和终到站,线路长度约2.5公里,车辆运行速度为每小时15到20千米,单程运行时间15分钟。
智能公交车已经抵达生态城泰八路公交场站。专职驾驶员培训和车辆充电调试工作已经完成,车辆厂家正在就车辆和线路现状开展调试准备工作,并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车辆将于近日开始进行路测。